宜川:让民意“表决器”成为作风改进风向标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08日   
今年以来,宜川县纪委着力推进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机制,以民意“表决器”作为群众监督手段,着力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行为,促使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把握“四个环节”,确保广泛“测”。一是坚持应评尽评,明确测评对象。被测评对象涉及行政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分为行政管理部门(单位)、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公共服务行业和“窗口”服务单位,共涉及全县7个乡镇和45个部门单位。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县纪委组织开展评价宣传日活动,在宣传点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及发放宣传资料和书籍,设立投诉举报点,公布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三是严格测评标准,内容准确全面。测评内容主要有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事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五个方面,同时向服务对象征询部门和行业在履行职责、队伍管理、为民服务三个方面建议和意见。四是公开工作流程,及时汇总上报。被测评部门单位在醒目位置公示“测评指南”,免费提供粘好邮票的专用信封并加盖专用“印章”,由填表办事的群众和服务对象自行填写,现场投入专用意见箱。每月25号前由乡镇纪委、纪工委专人打开投递专用箱,收集汇总,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县领导小组,并将收集汇总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单位。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放9932张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满意度测评表,收回9877张,回收率99.38%。
       规范“三个步骤”,确保公开 “评”。一是精心组织,确定与会代表。各部门单位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评议会,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业务上有直接联系的基层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中随机抽取人员组成质询团。二是现场质询,签订整改承诺。评议会至少有3名群众代表进行发言提问,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根据群众提出的问题现场回答,需要后期整改的,现场签订 “军令状”。三是公开承诺,倒逼问题整改。对承诺内容上墙上网, “晒出”整改计划、措施和时限,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公布举报监督电话,确保上交满意的“整改成绩单”。
       强化“三项措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一是聘请作风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县纪委从党代表、政协委员、县直机关、基层单位、个体户中聘请了10位同志为作风监督员,通过走访“巡视”各窗口单位、基层站办所,对发现问题及时回馈,要求限时整改。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力促整改到位。县纪委抽调专人成立督查组,坚持明查和暗访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结合,重点检查整改完成情况,同时就群众提出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对被评价单位再次评价,力促问题整改到位。三是建立问题台帐,实行销号处理。针对收集问题,建立台账,按照完成一件,“销号”一件,做到边整边改,立行立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共建立整改台账12个,发现存在问题189个,下发整改通知189份,目前已整改到位158个,正在整改31个。县纪委通过不断改进群众评价办法,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切实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宜川:让民意“表决器”成为作风改进风向标
来源:    时间:2015年12月08日
今年以来,宜川县纪委着力推进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机制,以民意“表决器”作为群众监督手段,着力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行为,促使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把握“四个环节”,确保广泛“测”。一是坚持应评尽评,明确测评对象。被测评对象涉及行政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分为行政管理部门(单位)、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公共服务行业和“窗口”服务单位,共涉及全县7个乡镇和45个部门单位。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县纪委组织开展评价宣传日活动,在宣传点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及发放宣传资料和书籍,设立投诉举报点,公布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三是严格测评标准,内容准确全面。测评内容主要有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事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五个方面,同时向服务对象征询部门和行业在履行职责、队伍管理、为民服务三个方面建议和意见。四是公开工作流程,及时汇总上报。被测评部门单位在醒目位置公示“测评指南”,免费提供粘好邮票的专用信封并加盖专用“印章”,由填表办事的群众和服务对象自行填写,现场投入专用意见箱。每月25号前由乡镇纪委、纪工委专人打开投递专用箱,收集汇总,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县领导小组,并将收集汇总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单位。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放9932张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满意度测评表,收回9877张,回收率99.38%。
       规范“三个步骤”,确保公开 “评”。一是精心组织,确定与会代表。各部门单位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评议会,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业务上有直接联系的基层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中随机抽取人员组成质询团。二是现场质询,签订整改承诺。评议会至少有3名群众代表进行发言提问,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根据群众提出的问题现场回答,需要后期整改的,现场签订 “军令状”。三是公开承诺,倒逼问题整改。对承诺内容上墙上网, “晒出”整改计划、措施和时限,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公布举报监督电话,确保上交满意的“整改成绩单”。
       强化“三项措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一是聘请作风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县纪委从党代表、政协委员、县直机关、基层单位、个体户中聘请了10位同志为作风监督员,通过走访“巡视”各窗口单位、基层站办所,对发现问题及时回馈,要求限时整改。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力促整改到位。县纪委抽调专人成立督查组,坚持明查和暗访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结合,重点检查整改完成情况,同时就群众提出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对被评价单位再次评价,力促问题整改到位。三是建立问题台帐,实行销号处理。针对收集问题,建立台账,按照完成一件,“销号”一件,做到边整边改,立行立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共建立整改台账12个,发现存在问题189个,下发整改通知189份,目前已整改到位158个,正在整改31个。县纪委通过不断改进群众评价办法,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切实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