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案件查办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黄陵县店头镇纪委近日对镇属村组、站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就近年来案件查办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
一、当前农村基层案件查办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3年镇纪委共受理上访件11件,初核7件,立案4件,结案4件,结案率100%。按违纪性质分类:失职类错误3件,占立案总数75%;侵犯党员和公民权利类1件,占立案总数25%。按照纪律处分种类划分: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共4人,其中党内警告4人。按引发案件原因划分:因三务不公开引发的7件,占上访总数的64%;因民主法制不健全引发的1件,占上访总数的1%;因失职渎职的3件,占上访总数的27%。
2014年镇纪委共受理上访件15件,初核9件,立案6件,结案6件,结案率100%。按违纪性质分类: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2件,占立案总数33%;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类1件,占立案总数17%;违反廉洁自律类1件,占立案总数17%;违反财经纪律类1件,占立案总数17%;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1件,占立案总数17%。按照纪律处分种类划分: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共6人,其中党内警告5人,严重警告1人。按引发信访原因划分:因三务不公开引发的10件,占上访总数的67%;因民主法制不健全引发的3件,占上访总数的20%;因失职渎职的2件,占上访总数的13%。
2015年以来,镇纪委共受理上访件11件,初核3件,立案2件,正在办理2件。按违纪性质分类:妨害社会管理秩序1件,违反八项规定1件;按照纪律处分种类划分: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共2人,党内警告两人。按引发信访原因划分:因三务不公开引发的5件,占上访总数的45%;因民主法制不健全引发的2件,占上访总数的18%;因换届选举引起的4件,占上访总数的36%。
二、农村基层案件查办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查不了,办案业务不熟悉。一是办案力量薄弱。虽然我镇纪委有3名干部,看似“兵强马壮”,但实质纪委干部有2人兼职,同时纪委书记还有驻村任务。直接导致乡镇纪委办案基础力量薄弱。二是办案队伍素质不适应。虽然我镇近年来加强了乡镇纪委组织建设,择优配强了纪检干部,但是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乡镇纪委人员轮岗快,流动大,一些新任纪检干部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锻炼,导致办案队伍经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查办案件工作缺乏连续性。
2、查不清,办案质量不高。由于受自身素质限制,乡镇纪委所查办的案件,大部分都是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惠农政策落实及失职渎职等案件。这类案件证据容易掌握,程序比较简单,易立易结。其他的如贪污受贿、侵占公私财务等线索复杂、取证难度大、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经济案件,有的连线索都不知道如何摸排,有的立了案却办不下来,甚至有的办案人员连笔录都不会做。另外,在办案过程中,由于先期掌握证据不充分,一些纪委干部在办理过程中习惯于情理推论,取证不充分、不严谨,证据形式不符合法定要求,缺乏相互印证的证据,就证据链来说,经不起推敲。这些都导致办案质量难以提高。
3、查不好,立案意识不强。目前,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往往是“守株待兔”,坐等群众举报,很少深入到掌管人、财、物的部门和其他容易发生问题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查找违纪线索,不注意透过管理混乱的现象,看到违法违纪的实质。来信来访、效能监察以及开展专项清理,这些工作都是发现违纪线索的重要渠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纪检干部立案意识不强,主动性不足,深究不够,跑掉了一些案子。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案件查办工作的对策建议
1、抓队伍,健全纪检组织。及时把精通法纪知识、作风过硬、年富力强适合从事纪检工作的同志充实到基层办案一线。建立干部提拔任免、评先评优直接与纪检业务工作挂钩的良性机制,由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共同把关纪检干部人员进出。抓好村级纪检委员队伍建设,将纪检监察工作延伸到村、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处处要落实的纪检监察工作网络体系。
2、抓能力,铸就过硬本领。一是抓好业务培训。上级纪委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邀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讲课,从信访举报的受理、初核到案件调查、审理结案,对参训同志进行系统的培训,使每个乡镇纪检干部都能掌握查办案件的基本方法、程序以及材料的写作方法,提高办案能力。与此同时,采取“以会代训”、“跟班培训”等方式,抽调乡镇纪检干部参与上级纪委的办案工作或到上级纪委的案件检查和审理等岗位进行跟班培训,重点掌握查办案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并结合本乡镇已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剖析,从中吸取成功经验。二是加强业务指导。上级纪委信访、案管、案审等业务室的干部要经常深入乡镇纪委,对案件的初核、立案、调查取证到各类案件材料的形成,实地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基层纪检干部掌握办案的基本要求,拓宽办案思路,提高突破案件的能力。
3、抓案源,拓宽案件线索。一是利用信访主渠道稳定案源。始终把信访举报作为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渠道,通过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加强信访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信访举报工作水平和质量。同时,拓展信访接待平台,采取电话举报与信件举报相结合,机关定点接访与下村组约访相结合,方便广大群众的信访举报。二是利用专项检查发现案源。结合实际,针对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如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三资”管理使用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积极挖掘案件线索。
四、抓好几项工作,减少案件发生率
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把民主决策,政策透明,办事公开,作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一是做好农村基层政务、村务、党务“三务”公开工作。扩大公开范围,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重点,采取政府定期公开和群众点题公开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公开实效。二是完善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将“双述”工作向村、组干部延伸,加强对乡、村行政管理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和质询,要求述廉干部向群众做出明确的解释。
2、切实维护农民根本权益。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村基层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坚决纠正政策兑现打折等问题,通过深入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征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等,使农民的各项权益等得到落实。二是健全和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级财务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力度,使农民集体利益不受损失。三是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3、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于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落脚点,搭建好“三个平台”:一是搭建信访矛盾调处平台。针对店头镇人多事杂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我们建立了“三级联签、三单督办”信访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早发现矛盾隐患,及时进行化解调处,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等实际困难、问题。二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在建好乡镇“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和村委会“便民惠民服务站”的同时,针对农村群众“路途远、办事难”的现状,在村小组设立“便民惠民服务站”,由村干部协助乡镇干部为民服务,做到“群众诉求、干部跑腿”。三是搭建服务群众监督平台。通过实行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使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户,制作“村务明白卡”,将生育指标、“一事一议”、村务财务收支等情况公示于众,实行阳光操作,公开办事,全面提升农村工作的透明度。
4、加强基础纪检网络建设。坚持把健全基层纪检网络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组织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三大员”,构筑延伸至村一级的廉政监督网络。一是设立村级纪检委员,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或委员担任,在乡镇纪委的指导下,履行纪检监督有关职责,重点对村务公开和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二是设立村级信访员,挑选公道正派、事业心强的老党员、村民代表担任信访员,及时向上级反映社情民意,化解干群矛盾纠纷。三是设立家庭廉政监督员,由村级党员干部配偶担任,重点监督村级党员干部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当好“廉内助”,切实督促党员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