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10日   
今年以来,黄陵县民政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为民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严格履行职责,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初制定下发《黄陵县民政局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按照 “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局长为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负责人,局领导班子按分工负责相关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工作,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和各科室,并与各下属单位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局长负总责,党支部组织协调,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各单位和科室参与的党风廉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真正让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有效预防了不廉政问题的发生。
    强化意识、健全制度、深化公开,增强廉政风险防范能力。一是深化学习教育。把八项规定以及廉政准则、民政法规作为集中学习必学内容之一,由局全体科级领导轮流开展辅导培训。同时对民政业务办理程序、局机关领导干部个人信息进行公开,并对每名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进行上墙,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对外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聘请行风政风监督员、邀请民政服务代表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法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增强民政干部的廉政意识。二是规范健全制度。健全完善了考勤、“五笔会签”、车辆管理、机关作风“八不准”、服务承诺制、民政效能八项制度等10多项管理制度。出台黄陵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医疗救助办法》等5项工作制度,创新推行了城乡低保“三级承诺”,“责任追究”,“ 民主评议”、“四不报、七不批”、挂牌管理等制度,得到了省市民政的肯定,先后被延安日报、中国社会报等报纸刊发。三是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利用民政网站、局党务政务公开栏对涉及局重大事项、工作动态及干部职工利益的事项定期及时进行公开。利用大楼电子屏、黄陵电视台滚动宣传民政法规政策,在各乡镇、街道办,村、社区都设置民政公开栏,对民政救助对象姓名、家庭人口、贫困原因、救助金额等进行公开,对低保对象实行挂牌管理,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点。突出抓好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涉及钱财物等重点岗位及工作的风险点防控,建立局系统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台帐,对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对设立廉政风险点工作岗位的业务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办理结果等进行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五是全面推行监督评价机制。制定推行“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制测评表和信封,让每位前来办事的群众填写满意度测评表并将测评表直接邮递给政府纪工委来监督,目前共发放测评表120份。通过实施“一测二评三运用”三个环节,切实消除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等不良作风。
    转变作风,强化监督,推进了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局系统科级领导民政调研下乡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简会议、文件材料双面打印、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维修、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标准,2013年今年截至目前三公经费对比去年下降65%以上。结合包抓低收入工作,局机关党员与包扶的宋崖尧村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多次集中下到该村开展送政策、送扶贫物资等帮扶活动。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政风行风窗口单位创建单位,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先后连续两年被县政府评为政风行风先进单位,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近期被民政部命名为三A婚姻登记机关。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检查。坚持民主集中制,对局各项决策实行局务会讨论研究确定,对重大决策由局系统领导会议集中讨论确定。在坚持民政救助对象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定期和不定期对乡镇民政站的物资发放、对象审核、救灾救济管理等进行检查,形成监督机制,确保了民政物资和资金发放安全运行。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干部工作热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争创市级文明机关,先后开展了“三八”妇女节越野赛及“五一”羽毛球、乒乓球体育比赛。举办全县民政法规政策培训班,对全县民政系统领导干部130余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四是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推动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救灾救济工作推进顺利,先后下拨乡镇冬令春季困难群众生活临时救助金270万元。城乡低保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全县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共360户85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4.194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026户287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97.62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不断深入,2014年1-3月份医疗救助337人,发放医疗救助金39.17万元,“一站式”及时结算救助40人,结算救助资金5.82万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全县1-6月份累计救助1154人次,发放救助金100余万元。五保供养稳步开展,现全县共有五保对象271人,其中集中供养43人,上半年发放生活费和电价补贴62.86万元。开展村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在坚持各类法规政策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黄陵县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    时间:2014年12月10日
今年以来,黄陵县民政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为民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严格履行职责,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初制定下发《黄陵县民政局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按照 “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局长为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负责人,局领导班子按分工负责相关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工作,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和各科室,并与各下属单位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局长负总责,党支部组织协调,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各单位和科室参与的党风廉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真正让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有效预防了不廉政问题的发生。
    强化意识、健全制度、深化公开,增强廉政风险防范能力。一是深化学习教育。把八项规定以及廉政准则、民政法规作为集中学习必学内容之一,由局全体科级领导轮流开展辅导培训。同时对民政业务办理程序、局机关领导干部个人信息进行公开,并对每名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进行上墙,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对外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聘请行风政风监督员、邀请民政服务代表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法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增强民政干部的廉政意识。二是规范健全制度。健全完善了考勤、“五笔会签”、车辆管理、机关作风“八不准”、服务承诺制、民政效能八项制度等10多项管理制度。出台黄陵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医疗救助办法》等5项工作制度,创新推行了城乡低保“三级承诺”,“责任追究”,“ 民主评议”、“四不报、七不批”、挂牌管理等制度,得到了省市民政的肯定,先后被延安日报、中国社会报等报纸刊发。三是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利用民政网站、局党务政务公开栏对涉及局重大事项、工作动态及干部职工利益的事项定期及时进行公开。利用大楼电子屏、黄陵电视台滚动宣传民政法规政策,在各乡镇、街道办,村、社区都设置民政公开栏,对民政救助对象姓名、家庭人口、贫困原因、救助金额等进行公开,对低保对象实行挂牌管理,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点。突出抓好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涉及钱财物等重点岗位及工作的风险点防控,建立局系统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台帐,对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对设立廉政风险点工作岗位的业务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办理结果等进行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五是全面推行监督评价机制。制定推行“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制测评表和信封,让每位前来办事的群众填写满意度测评表并将测评表直接邮递给政府纪工委来监督,目前共发放测评表120份。通过实施“一测二评三运用”三个环节,切实消除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等不良作风。
    转变作风,强化监督,推进了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局系统科级领导民政调研下乡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简会议、文件材料双面打印、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维修、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标准,2013年今年截至目前三公经费对比去年下降65%以上。结合包抓低收入工作,局机关党员与包扶的宋崖尧村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多次集中下到该村开展送政策、送扶贫物资等帮扶活动。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政风行风窗口单位创建单位,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先后连续两年被县政府评为政风行风先进单位,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近期被民政部命名为三A婚姻登记机关。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检查。坚持民主集中制,对局各项决策实行局务会讨论研究确定,对重大决策由局系统领导会议集中讨论确定。在坚持民政救助对象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定期和不定期对乡镇民政站的物资发放、对象审核、救灾救济管理等进行检查,形成监督机制,确保了民政物资和资金发放安全运行。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干部工作热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争创市级文明机关,先后开展了“三八”妇女节越野赛及“五一”羽毛球、乒乓球体育比赛。举办全县民政法规政策培训班,对全县民政系统领导干部130余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四是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推动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救灾救济工作推进顺利,先后下拨乡镇冬令春季困难群众生活临时救助金270万元。城乡低保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全县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共360户85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4.194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026户287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97.62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不断深入,2014年1-3月份医疗救助337人,发放医疗救助金39.17万元,“一站式”及时结算救助40人,结算救助资金5.82万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全县1-6月份累计救助1154人次,发放救助金100余万元。五保供养稳步开展,现全县共有五保对象271人,其中集中供养43人,上半年发放生活费和电价补贴62.86万元。开展村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在坚持各类法规政策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