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系列报道二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办好为民实事

来源:延安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集中整治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民生痛点堵点,聚焦重点难点,严肃查处乡村振兴、民生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黑除恶等方面突出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把更多民生关切变成民生福祉、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乡村振兴领域,着力整治农村(社区)集体“三资”
寒冬腊月,安塞区砖窑湾镇村集体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大棚内,农户们正忙着为新种植的黄瓜、西红柿掐枝、打叶,各类瓜果蔬菜长势喜人。
安塞区纪委监委以整治村集体“飞地”大棚资产管理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延安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实施纳入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202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解决了一批侵蚀集体利益的突出问题、清除了一批制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绊脚石”。
集中整治以来,延安市纪委监委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两个全国专项整治”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为抓手,不断推动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统筹联动、多点发力。乡村振兴领域监督点多、线长、面广。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围绕各领域各环节织密监督网,不断延伸监督触角。
宝塔区区纪委监委强化监督,压紧压实镇村主体责任,会同区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对320个行政村集体“三资”进行全覆盖清查,审核村集体经济合同9205份,发现整改问题合同8012份,追缴流失、拖欠集体资金2.13亿元。吴起县纪委监委建立“县纪委监委监督、部门牵头负责、镇街具体实施”机制,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稳步开展……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凝聚监督合力,严肃查处套取骗取、贪污侵占、截留挪用惠农补贴和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等领域腐败问题,共处置问题线索759件,立案576件606人,留置7人,处分557人,移送检察机关5人。这一组组数据,刷新了乡村振兴领域正风肃纪反腐“成绩单”。
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切实解决民生堵点痛点难点
2024年12月,《关于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自主经营食堂(伙房)日常运行经费和聘用人员待遇纳入财政预算的监察建议》纷纷送到1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手中。针对“校园餐”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延安市监委及时发出监察建议,从源头上推动解决问题。
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生态环保、住房、养老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问题牵涉面广、易发多发。延安市纪委监委部署重点民生领域集中整治时要求,紧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把切口选小、选准,通过点上问题的解决,推动深层次问题的治理。
聚焦医药领域过诊过治和欺诈骗保、违规取酬等问题,督促医药系统扎实开展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排查整治,自查自纠问题349条,修订完善关键岗位轮岗、“三重一大”事项报告等相关制度424项。
聚焦保障房违规分配、违规承租转租等突出问题,督促住建部门把全市341名参与公租房管理、运营人员全部纳入排查范围,对全市5459户享受租赁补贴对象进行审核审查工作,停发租赁补贴3人,追回4860元。
针对“交房难”“登记难”突出问题,延长县、富县纪委监委结合各自实际,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并督促落实强化预售资金监管、优化网签备案、交房即交证等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烂尾楼”“无证房”等问题。
……
聚焦群众关切期盼,充分用好群众点题机制
人民群众关切处,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着力点。集中整治以来,延安市纪委监委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集中整治总体部署的同时,聚焦群众最关切、最期盼、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自主在全市开展审判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把整治楼顶违建、出租车乱象纳入为民办事清单,推动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实事清单。
——执行难,群众深有痛感。延安市纪委监委督促市中院对近三年执行领域涉问题线索进行了起底,对未办结的起底梳理、归口管理。共处置问题线索48件,立案28件30人,留置5人,处分23人,移送司法4人。在全市开展 “陕亮执行•2024”专项行动,全市两级法院已结案件17177件,执行到位金额28.98亿元。
——新区楼顶违建方面的问题最集中。延安市纪委监委督促各有关部门对新区6个社区51个小区37893户房屋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各类违法建设679处,整治存量违建402处,叫停、制止新增违建299处。
——非法营运、拒载等出租车乱象严重。延安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县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加强执法检查,受理投诉461起,查扣涉嫌非法营运车273辆次,行政处罚99起,行政处罚出租车174辆次,23名严重违规出租车驾驶员被打入“黑名单”。督促出租汽车企业提升服务,组建的“老兵车队”“党员车队”等,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服务,主动交回或帮助找回乘客遗失手机等各种物品846部件。
与此同时,延安市纪委监委会同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联动抓好群众身边的具体实事,查处涉及具体实事方面腐败和作风问题251件283人,处分253人,推动办成具体实事413件,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集中整治的实效。

 

 

集中整治系列报道二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办好为民实事
来源: 延安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5年01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集中整治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民生痛点堵点,聚焦重点难点,严肃查处乡村振兴、民生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黑除恶等方面突出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把更多民生关切变成民生福祉、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乡村振兴领域,着力整治农村(社区)集体“三资”
寒冬腊月,安塞区砖窑湾镇村集体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大棚内,农户们正忙着为新种植的黄瓜、西红柿掐枝、打叶,各类瓜果蔬菜长势喜人。
安塞区纪委监委以整治村集体“飞地”大棚资产管理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延安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实施纳入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202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解决了一批侵蚀集体利益的突出问题、清除了一批制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绊脚石”。
集中整治以来,延安市纪委监委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两个全国专项整治”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为抓手,不断推动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统筹联动、多点发力。乡村振兴领域监督点多、线长、面广。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围绕各领域各环节织密监督网,不断延伸监督触角。
宝塔区区纪委监委强化监督,压紧压实镇村主体责任,会同区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对320个行政村集体“三资”进行全覆盖清查,审核村集体经济合同9205份,发现整改问题合同8012份,追缴流失、拖欠集体资金2.13亿元。吴起县纪委监委建立“县纪委监委监督、部门牵头负责、镇街具体实施”机制,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稳步开展……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凝聚监督合力,严肃查处套取骗取、贪污侵占、截留挪用惠农补贴和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等领域腐败问题,共处置问题线索759件,立案576件606人,留置7人,处分557人,移送检察机关5人。这一组组数据,刷新了乡村振兴领域正风肃纪反腐“成绩单”。
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切实解决民生堵点痛点难点
2024年12月,《关于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自主经营食堂(伙房)日常运行经费和聘用人员待遇纳入财政预算的监察建议》纷纷送到1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手中。针对“校园餐”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延安市监委及时发出监察建议,从源头上推动解决问题。
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生态环保、住房、养老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问题牵涉面广、易发多发。延安市纪委监委部署重点民生领域集中整治时要求,紧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把切口选小、选准,通过点上问题的解决,推动深层次问题的治理。
聚焦医药领域过诊过治和欺诈骗保、违规取酬等问题,督促医药系统扎实开展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排查整治,自查自纠问题349条,修订完善关键岗位轮岗、“三重一大”事项报告等相关制度424项。
聚焦保障房违规分配、违规承租转租等突出问题,督促住建部门把全市341名参与公租房管理、运营人员全部纳入排查范围,对全市5459户享受租赁补贴对象进行审核审查工作,停发租赁补贴3人,追回4860元。
针对“交房难”“登记难”突出问题,延长县、富县纪委监委结合各自实际,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并督促落实强化预售资金监管、优化网签备案、交房即交证等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烂尾楼”“无证房”等问题。
……
聚焦群众关切期盼,充分用好群众点题机制
人民群众关切处,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着力点。集中整治以来,延安市纪委监委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集中整治总体部署的同时,聚焦群众最关切、最期盼、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自主在全市开展审判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把整治楼顶违建、出租车乱象纳入为民办事清单,推动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实事清单。
——执行难,群众深有痛感。延安市纪委监委督促市中院对近三年执行领域涉问题线索进行了起底,对未办结的起底梳理、归口管理。共处置问题线索48件,立案28件30人,留置5人,处分23人,移送司法4人。在全市开展 “陕亮执行•2024”专项行动,全市两级法院已结案件17177件,执行到位金额28.98亿元。
——新区楼顶违建方面的问题最集中。延安市纪委监委督促各有关部门对新区6个社区51个小区37893户房屋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各类违法建设679处,整治存量违建402处,叫停、制止新增违建299处。
——非法营运、拒载等出租车乱象严重。延安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县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加强执法检查,受理投诉461起,查扣涉嫌非法营运车273辆次,行政处罚99起,行政处罚出租车174辆次,23名严重违规出租车驾驶员被打入“黑名单”。督促出租汽车企业提升服务,组建的“老兵车队”“党员车队”等,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服务,主动交回或帮助找回乘客遗失手机等各种物品846部件。
与此同时,延安市纪委监委会同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联动抓好群众身边的具体实事,查处涉及具体实事方面腐败和作风问题251件283人,处分253人,推动办成具体实事413件,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集中整治的实效。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