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点题”巡察 助力集中整治走深走实

来源:延安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31日   

集中整治以来,志丹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采取“纪巡联动+专项巡察”模式,组织对全县28个村开展专项巡察,有力助推集中整治走深走实。

精准靶向监督,延伸巡察触角“末梢神经”。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委巡察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省市县关于集中整治有关部署要求,准确把握被巡察单位的性质和特点,细化巡察监督重点,提前把脉会诊,提供靶向施治。巡察进驻前,巡察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认真学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梳理汇编形成“政策清单”,深入了解掌握被巡察党组织管党治党薄弱环节、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建立“问题清单”,提前“轮廓画像”,做到有的放矢。巡察过程中,全面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紧盯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共30件,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4件。

坚持立行立改,推动巡察成效“立竿见影”。采用“四不两直”工作法,灵活运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下沉了解等方式,直奔村组一线,深入了解情况,每镇(街)选取1个集体“三资”体量大、工程项目多、信访矛盾集中的村作为专项巡察重点,全面了解情况,精准发现问题,有效释放监督叠加效应。对反映强烈、违反规定但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采取“交办+跟踪”方式,督促相关镇村立行立改13件,针对部分村存在资产登记不及时、不规范,有的村组集体石油征占补偿提留款长期闲置、缺乏监管的问题,向相关镇(街)下发督办函,全面盘清底数,有效盘活资金,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成果运用,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标本兼治,推行“当下改”的措施,完善“长久立”的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性制度文件9个,实现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推进“陕农经”监管平台试点工作,着力破解“三资”监管质量低、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难题,录入规范合同2364份,流转闲置集体土地4千余亩、盘活村集体猪场7个、闲置冷库13个,为新型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注入活力,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巡察工作实效。

志丹县:“点题”巡察 助力集中整治走深走实
来源: 延安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4年12月31日

集中整治以来,志丹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采取“纪巡联动+专项巡察”模式,组织对全县28个村开展专项巡察,有力助推集中整治走深走实。

精准靶向监督,延伸巡察触角“末梢神经”。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委巡察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省市县关于集中整治有关部署要求,准确把握被巡察单位的性质和特点,细化巡察监督重点,提前把脉会诊,提供靶向施治。巡察进驻前,巡察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认真学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梳理汇编形成“政策清单”,深入了解掌握被巡察党组织管党治党薄弱环节、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建立“问题清单”,提前“轮廓画像”,做到有的放矢。巡察过程中,全面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紧盯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共30件,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4件。

坚持立行立改,推动巡察成效“立竿见影”。采用“四不两直”工作法,灵活运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下沉了解等方式,直奔村组一线,深入了解情况,每镇(街)选取1个集体“三资”体量大、工程项目多、信访矛盾集中的村作为专项巡察重点,全面了解情况,精准发现问题,有效释放监督叠加效应。对反映强烈、违反规定但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采取“交办+跟踪”方式,督促相关镇村立行立改13件,针对部分村存在资产登记不及时、不规范,有的村组集体石油征占补偿提留款长期闲置、缺乏监管的问题,向相关镇(街)下发督办函,全面盘清底数,有效盘活资金,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成果运用,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标本兼治,推行“当下改”的措施,完善“长久立”的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性制度文件9个,实现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推进“陕农经”监管平台试点工作,着力破解“三资”监管质量低、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难题,录入规范合同2364份,流转闲置集体土地4千余亩、盘活村集体猪场7个、闲置冷库13个,为新型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注入活力,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巡察工作实效。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