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监督执纪水平成效显著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04日   

今年以来,黄龙县纪委监委围绕省市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工作要求,聚焦“五个专项治理”,找准工作切入点,精准发力全面提高执纪审查工作效率和水平。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线索261件,初核了结196件,立案47件,党纪政务处分52人,正在调查18件。

一、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融合职能见实效。一是印发监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并于2018年1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黄龙县监察委员会。二是整合机构设置,增设第四、第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信息中心增设副主任1名,新设“信访举报中心”方案已上报市编办待批;从县检察院划转行政编7个,事业编5个,转隶2名公务员,调入5名事业人员;县监委成立以来,充实纪委监委班子成员3名,提拔优秀干部11名。三是与县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在履行行政公益诉讼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在督促落实检察建议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试行)》。在执纪审查中推行《权利义务告知书》制度,编印《黄龙县纪委监委执纪监督监察工作常用文书》,规范办案流程,促进纪法衔接。截至目前,运用“四种形态”处理305人次,其中实施第一种形态253人次,实施第二种形态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0人次,撤销党内职务1人,开除党籍1人。

二、探索巡察工作思路,用好利剑奏高效一是制定印发《巡察工作五年规划》,5年内完成对全县7个乡镇55个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全面“政治体检”任务。二是创新探索巡察工作新机制,建立巡察组长库,把22名优秀科级干部作为巡察组长人选,由纪检监察和组织、人社、财政、审计、法检两院等部门推荐60名优秀骨干,建立巡察人才库;建立信息共享制度,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公检法、审计、信访等部门与巡察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畅通巡察问题线索渠道。三是突出巡察“回头看”和结果运用,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涉及问题的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责任追究,并将处理结果报组织人事部门,供提拔使用参考。截止目前,已完成四轮巡察任务,共巡察19个单位,发现问题线索139个,初核了结78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9人次,立案6件,党纪政务处分7人。

三、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严查快办显成效。一是在村组、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及交通醒目位置设立“有问题找纪委”信访举报牌137块,公开受理范围,举报电话等。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信访举报公告、巡查公告等,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二是把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分类登记、梳理汇总并建立台账。一般性问题线索以督办单形式交乡镇纪委和纪工委进行核查;“五个专项治理”问题线索特批特办;信访室与案管室按照统进统出原则,一月一对账,一月一销号,确保问题线索不遗漏。三是问题线索查办均保证在两名主办人员的基础上,由分管常委或委员牵头负责,协助指导分管的乡镇、纪工委及科室执纪审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发现“五个专项治理”问题线索58件,初核了结35件,立案23件,党纪政务处分24人,办结率100%。

四、发挥网络监管作用,狠抓作风保长效。一是给全县72辆执法执勤车和22辆公务用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开通“实时定位、多车管理,历史轨迹、定点停放、停车统计”等功能,对公车私用等问题实施精准打击。二是收集、对比、分析异常数据,发现隐藏其中的问题线索,使监督更加精准,减少监督工作的“死角”和“盲点”。三是创新监管模式,联合公安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严防“车轮上的腐败”。今年运用大数据对比,发现问题线索6起,实施第一种形态5起7人,立案1起,处分1人。


黄龙县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监督执纪水平成效显著
来源:    时间:2018年12月04日

今年以来,黄龙县纪委监委围绕省市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工作要求,聚焦“五个专项治理”,找准工作切入点,精准发力全面提高执纪审查工作效率和水平。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线索261件,初核了结196件,立案47件,党纪政务处分52人,正在调查18件。

一、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融合职能见实效。一是印发监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并于2018年1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黄龙县监察委员会。二是整合机构设置,增设第四、第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信息中心增设副主任1名,新设“信访举报中心”方案已上报市编办待批;从县检察院划转行政编7个,事业编5个,转隶2名公务员,调入5名事业人员;县监委成立以来,充实纪委监委班子成员3名,提拔优秀干部11名。三是与县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在履行行政公益诉讼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在督促落实检察建议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试行)》。在执纪审查中推行《权利义务告知书》制度,编印《黄龙县纪委监委执纪监督监察工作常用文书》,规范办案流程,促进纪法衔接。截至目前,运用“四种形态”处理305人次,其中实施第一种形态253人次,实施第二种形态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0人次,撤销党内职务1人,开除党籍1人。

二、探索巡察工作思路,用好利剑奏高效一是制定印发《巡察工作五年规划》,5年内完成对全县7个乡镇55个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全面“政治体检”任务。二是创新探索巡察工作新机制,建立巡察组长库,把22名优秀科级干部作为巡察组长人选,由纪检监察和组织、人社、财政、审计、法检两院等部门推荐60名优秀骨干,建立巡察人才库;建立信息共享制度,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公检法、审计、信访等部门与巡察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畅通巡察问题线索渠道。三是突出巡察“回头看”和结果运用,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涉及问题的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责任追究,并将处理结果报组织人事部门,供提拔使用参考。截止目前,已完成四轮巡察任务,共巡察19个单位,发现问题线索139个,初核了结78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9人次,立案6件,党纪政务处分7人。

三、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严查快办显成效。一是在村组、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及交通醒目位置设立“有问题找纪委”信访举报牌137块,公开受理范围,举报电话等。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信访举报公告、巡查公告等,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二是把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分类登记、梳理汇总并建立台账。一般性问题线索以督办单形式交乡镇纪委和纪工委进行核查;“五个专项治理”问题线索特批特办;信访室与案管室按照统进统出原则,一月一对账,一月一销号,确保问题线索不遗漏。三是问题线索查办均保证在两名主办人员的基础上,由分管常委或委员牵头负责,协助指导分管的乡镇、纪工委及科室执纪审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发现“五个专项治理”问题线索58件,初核了结35件,立案23件,党纪政务处分24人,办结率100%。

四、发挥网络监管作用,狠抓作风保长效。一是给全县72辆执法执勤车和22辆公务用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开通“实时定位、多车管理,历史轨迹、定点停放、停车统计”等功能,对公车私用等问题实施精准打击。二是收集、对比、分析异常数据,发现隐藏其中的问题线索,使监督更加精准,减少监督工作的“死角”和“盲点”。三是创新监管模式,联合公安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严防“车轮上的腐败”。今年运用大数据对比,发现问题线索6起,实施第一种形态5起7人,立案1起,处分1人。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