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中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实践教育活动,抓思想,重服务,着实解决抓工作不实,抓管理不严,抓调研不细,抓服务不坚持,抓整改不到位等问题,以“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投诉最少”为目标,打造便民利民的优质服务平台。
(一)解决思想问题,增强群众意识
重点解决群众观念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不重视听取群众意见,不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工作中不结合实际,行动脱离群众;公仆意识不强,主仆关系颠倒,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目无群众;不坚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不主动接受监督,自觉约束个人行为。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群众路线学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窗口和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始终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把为民服务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转变服务作风
1、领导干部:重点解决作风漂浮问题,“官气”严重问题,追求享乐主义问题。反对工作生搬硬套,反对习惯于听汇报,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安于现状。
要落实教育实践活动要求,需要领导起带头示范作用,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改进会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实情;带头指导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市、乡、村三级服务网,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和学风不断促进政务服务队伍作风建设。
2、办公室工作人员:重点解决作风不实,和窗口、企业接触少,深入掌握情况不够;抓落实不到位、不认真,不够具体、不够细心;公仆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科室之间协作不够,合力不强。
要教育引导科室工作人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端正学风,改进文风,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增加和窗口、企业接触,深入细致调查,及时解决问题难题,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3、窗口工作人员:重点解决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意识淡漠;工作责任推卸,互相推诿;没有做到首问负责制,让群众两头跑,多头跑; 对群众“索、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服务水平不高,业务不熟悉;工作纪律松懈,上班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问题。
要加大对违纪行为的通报及投诉受理力度,该扣分的扣分,该通报的通报,继续推行文明礼貌服务和非工作日为群众服务值班制度,从而使工作人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措施更加得力、效果更加明显,推动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解决自封问题,推动工作创新
在思想上工作观念安于现状,照搬照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在工作方法上因循守旧缺乏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在业务上存有依赖性,缺乏认真专研的精神。
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敢于突破。加强网上审批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政府名义出台《行政服务中心进驻窗口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窗口各项工作;地税局推行“一机双屏”服务,实现服务对象对审批服务的全程实时监督,进一步提高审批效能;以城区建设和企业投资项目实现并联审批为基础,推动全县并联审批、“一单清收费”事项;解决“对接问题”,对省下放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流程再造。
(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重点解决办事效率低下,上班期间上网购物、聊天、玩游戏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滥用职权、办事程序繁琐,不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面向社会和个人的服务事项信息不公开、假公开;对办事群众不理睬、不耐烦。
要将解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突破口,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同时认真总结推广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好经验,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坚持党员“先锋创绩”、干部“民情家访”经验做法,着力构建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让中心窗口及机关工作人员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服务落到实处。
(五)解决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和改进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提升联系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功能和水平。进一步畅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力服务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严把审批时效关,提升确保落地的重大项目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比法定缩短30%以上。在继续推行在中心及窗口推行全天候“365”天为民服务、“5+2”工作制、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工作日服务值班制度;推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窗口收费”的服务模式,实现窗口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