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廉洁文化,筑牢基层反腐堤坝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03日   

基层如何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全新课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人文、思想、道德问题入手,有效发现、预防、处理和化解违纪违法行为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探讨了在新时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反腐败斗争的对策和措施。

一、更高站位认识廉洁文化建设

(一)坚定廉洁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一个个辉煌时代,更为我们留下了博大深邃的文化瑰宝,而在这其中,廉政文化尤为突出。国家民族的强盛需要优秀的文化支撑,政治生态的建设同样也需要廉政文化来滋养。时至今日,廉政文化依然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涵义,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职责,更加丰富饱满。正是基于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才能稳扎稳打,迈上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弘扬廉洁文化精神。子长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早在6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子长县汉设安定寨,宋康定元年(1040年)设安定堡,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为安定县(今子长县),自古以来就是陕北文化的核心区和发达区。据清道光安定县志记载,安定县曾有125名知县到此赴任,有廉名者25人列入《贤良传》。薛文周,子长县人,明代著名廉吏,曾先后任山东省潍县、掖县县令,为官清廉刚直,五年如一日,被明神宗朱翊钧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赐宴褒奖,教化百官。升任朝廷吏科给事中后,冒死弹劾魏忠贤,震动朝野,45岁时归家途中卒于永宁州,身无长物。王鸿荐,子长人,清代四川广元县知县,清慎廉明,有“青天”之称。清安定知县李嘉允著有《廉说》,“廉则质鬼神而不惧,廉则见祖宗而不愧”的论断振人发馈。民国著名将领冯玉祥戍边西北,今日在安定故城西门镶嵌的《冯玉祥廉政誓言碑》,内容简洁,通俗易懂,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子长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可贵

(一)建立了廉洁文化长廊。投资1800万元,在县城石窑坪建设了廉政文化长廊,全长1200米,宽4米的,由12部分446档精雕细刻的花岗岩浮雕组成,图文并茂再现了从古至今子长历史人物功绩,生动展示了著名诗人字画作品,详细诉说了中央红军落脚瓦窑堡的丰功伟绩。长廊栽植迎客松、银杏、龙柏等名优树木69种,修建了音乐喷泉和地灯,配置灯柱、凉亭、桌凳等设施,已成为子长人瞻仰本地廉政文化的理想场所。

(二)推出了廉政建设作品。围绕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党性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四个方面,推进廉洁文化传承与创新,厚植精神沃土。先后编制了《纪检监察工作手册》《领导干部廉政法规考试读本》《子长县纪检监察志》《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易读本》等十多种书刊,鼓励社会各界围绕廉洁文化建设专题,编撰了《谢子长言论》《党中央在瓦窑堡》《子长红色印象》等书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确立了廉洁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开展了廉洁文化教育。在子长烈士纪念馆建立了廉政教育专室,成为了全县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廉洁文化与传统节日、多城联创活动相结合,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引导作用,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到居民生活中,让廉洁文化更接地气;充分利用机关单位宣传栏,以廉政漫画等为内容广泛宣传,让廉洁清风入脑入心;利用LED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廉政格言,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乡镇为主体,打造了十多个廉洁文化村,将廉洁文化公益广告融入群众生活;以党日、党课活动为载体,不间断抓好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让广大党员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以子长廉政网为依托,通过微信、QQ等手机客户端,推送廉政法规,曝光违纪违法案件,助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科学完善廉洁文化建设机制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万事由心而生,万物以人为本。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筑牢廉洁基础,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一是建立廉洁档案。以县乡副科级以上队伍为主体,建立个人廉洁档案,主要记载领导干部房产情况、出国、配偶及子女从业、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离职交接廉洁自律、个人廉政承诺、年度述责述廉报告等内容。以县乡两级纪检监察干部为主体,建立个人反腐档案,档案主要包括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廉政情况、工作业绩4个方面,年底通过运用廉政业绩档案进行数据比较、综合分析、量化排名,并实行连续三年末尾淘汰制,发挥结果运用功能。档案建立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实行一人一档动态化管理,及时、准确、全面掌握领导干部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情况,作为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二是深入学习廉政法规。每季度召开一次典型案例通报会,传达延伸至镇村层面,达到震慑一批,挽救一批的效果;每半年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一期廉政法规大讲堂,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一轮大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法规考试,以此强化广大党员不敢腐的思想防线。

(二)坚持以史为鉴,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注重从本土廉洁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从严治党教育与本土廉洁文化宣传的有机统一。一是建立廉政馆。在子长县城建立以薛文周、王鸿荐等历史廉吏为代表,谢子长为革命先烈为重点的廉政馆,从古至今反映子长县廉洁文化建设所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著名的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二是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活动。找准传统家风家训与时代新风的结合点、着力点,开展廉洁家规家训征集、评选、展示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家庭传承本家廉洁家规家训,重拾家规家训,营造廉洁家风,将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廉洁自律意识渗透到了每个党员干部的心中,入脑、入心。三是建立村组廉洁阵地。引导村(社区)摒弃传统陋习,树立廉洁典型,布置廉洁文化宣传墙,建立善行义举榜,弘扬凡人善举,激发社会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范围。

(三)坚持机制创新,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要注重制度建设,使廉洁文化建设在基层得到创新和发展。一是探索建立村组巡查机制。组建乡镇巡察办,将监督层级由“巡视”的县一级,延伸到农村“第一线”、直抵“最前线”,着力点从“发现问题”延伸到“查处问题”,重点巡察村组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违规买卖、出租集体土地和侵占、挪用、私分征地拆迁补偿款,以拉票贿选,暴力威肋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侵害村民民主权利的基层作风问题。二是赋予乡镇纪委监察职责。派出乡镇监察机构,与乡镇纪委合署办公。派出监察机构组长(主任)由镇街纪委书记兼任,原纪检监察干部转为派出监察机构工作人员。根据监察法相关规定,赋予派出机构谈话、询问权限,需采取查询、调取监察及其他调查手段时,提前报请县(区)监委同意并履行审批程序,确保监察无盲区、无死角。


传承优秀廉洁文化,筑牢基层反腐堤坝
来源:    时间:2018年09月03日

基层如何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全新课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人文、思想、道德问题入手,有效发现、预防、处理和化解违纪违法行为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探讨了在新时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反腐败斗争的对策和措施。

一、更高站位认识廉洁文化建设

(一)坚定廉洁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一个个辉煌时代,更为我们留下了博大深邃的文化瑰宝,而在这其中,廉政文化尤为突出。国家民族的强盛需要优秀的文化支撑,政治生态的建设同样也需要廉政文化来滋养。时至今日,廉政文化依然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涵义,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职责,更加丰富饱满。正是基于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才能稳扎稳打,迈上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弘扬廉洁文化精神。子长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早在6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子长县汉设安定寨,宋康定元年(1040年)设安定堡,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为安定县(今子长县),自古以来就是陕北文化的核心区和发达区。据清道光安定县志记载,安定县曾有125名知县到此赴任,有廉名者25人列入《贤良传》。薛文周,子长县人,明代著名廉吏,曾先后任山东省潍县、掖县县令,为官清廉刚直,五年如一日,被明神宗朱翊钧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赐宴褒奖,教化百官。升任朝廷吏科给事中后,冒死弹劾魏忠贤,震动朝野,45岁时归家途中卒于永宁州,身无长物。王鸿荐,子长人,清代四川广元县知县,清慎廉明,有“青天”之称。清安定知县李嘉允著有《廉说》,“廉则质鬼神而不惧,廉则见祖宗而不愧”的论断振人发馈。民国著名将领冯玉祥戍边西北,今日在安定故城西门镶嵌的《冯玉祥廉政誓言碑》,内容简洁,通俗易懂,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子长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可贵

(一)建立了廉洁文化长廊。投资1800万元,在县城石窑坪建设了廉政文化长廊,全长1200米,宽4米的,由12部分446档精雕细刻的花岗岩浮雕组成,图文并茂再现了从古至今子长历史人物功绩,生动展示了著名诗人字画作品,详细诉说了中央红军落脚瓦窑堡的丰功伟绩。长廊栽植迎客松、银杏、龙柏等名优树木69种,修建了音乐喷泉和地灯,配置灯柱、凉亭、桌凳等设施,已成为子长人瞻仰本地廉政文化的理想场所。

(二)推出了廉政建设作品。围绕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党性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四个方面,推进廉洁文化传承与创新,厚植精神沃土。先后编制了《纪检监察工作手册》《领导干部廉政法规考试读本》《子长县纪检监察志》《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易读本》等十多种书刊,鼓励社会各界围绕廉洁文化建设专题,编撰了《谢子长言论》《党中央在瓦窑堡》《子长红色印象》等书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确立了廉洁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开展了廉洁文化教育。在子长烈士纪念馆建立了廉政教育专室,成为了全县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廉洁文化与传统节日、多城联创活动相结合,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引导作用,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到居民生活中,让廉洁文化更接地气;充分利用机关单位宣传栏,以廉政漫画等为内容广泛宣传,让廉洁清风入脑入心;利用LED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廉政格言,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乡镇为主体,打造了十多个廉洁文化村,将廉洁文化公益广告融入群众生活;以党日、党课活动为载体,不间断抓好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让广大党员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以子长廉政网为依托,通过微信、QQ等手机客户端,推送廉政法规,曝光违纪违法案件,助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科学完善廉洁文化建设机制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万事由心而生,万物以人为本。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筑牢廉洁基础,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一是建立廉洁档案。以县乡副科级以上队伍为主体,建立个人廉洁档案,主要记载领导干部房产情况、出国、配偶及子女从业、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离职交接廉洁自律、个人廉政承诺、年度述责述廉报告等内容。以县乡两级纪检监察干部为主体,建立个人反腐档案,档案主要包括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廉政情况、工作业绩4个方面,年底通过运用廉政业绩档案进行数据比较、综合分析、量化排名,并实行连续三年末尾淘汰制,发挥结果运用功能。档案建立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实行一人一档动态化管理,及时、准确、全面掌握领导干部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情况,作为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二是深入学习廉政法规。每季度召开一次典型案例通报会,传达延伸至镇村层面,达到震慑一批,挽救一批的效果;每半年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一期廉政法规大讲堂,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一轮大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法规考试,以此强化广大党员不敢腐的思想防线。

(二)坚持以史为鉴,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注重从本土廉洁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从严治党教育与本土廉洁文化宣传的有机统一。一是建立廉政馆。在子长县城建立以薛文周、王鸿荐等历史廉吏为代表,谢子长为革命先烈为重点的廉政馆,从古至今反映子长县廉洁文化建设所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著名的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二是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活动。找准传统家风家训与时代新风的结合点、着力点,开展廉洁家规家训征集、评选、展示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家庭传承本家廉洁家规家训,重拾家规家训,营造廉洁家风,将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廉洁自律意识渗透到了每个党员干部的心中,入脑、入心。三是建立村组廉洁阵地。引导村(社区)摒弃传统陋习,树立廉洁典型,布置廉洁文化宣传墙,建立善行义举榜,弘扬凡人善举,激发社会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范围。

(三)坚持机制创新,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要注重制度建设,使廉洁文化建设在基层得到创新和发展。一是探索建立村组巡查机制。组建乡镇巡察办,将监督层级由“巡视”的县一级,延伸到农村“第一线”、直抵“最前线”,着力点从“发现问题”延伸到“查处问题”,重点巡察村组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违规买卖、出租集体土地和侵占、挪用、私分征地拆迁补偿款,以拉票贿选,暴力威肋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侵害村民民主权利的基层作风问题。二是赋予乡镇纪委监察职责。派出乡镇监察机构,与乡镇纪委合署办公。派出监察机构组长(主任)由镇街纪委书记兼任,原纪检监察干部转为派出监察机构工作人员。根据监察法相关规定,赋予派出机构谈话、询问权限,需采取查询、调取监察及其他调查手段时,提前报请县(区)监委同意并履行审批程序,确保监察无盲区、无死角。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