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8月07日   

    摘要: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危害严重,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单个党员、干部的影响面远不及制度,而且,制度本身使得官僚主义作风正当化甚至一度隐秘化,固化了不正之风。


  近日,习总书记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公布,其中包括:“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段话的落脚点是“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其中至少包含两方面的丰富信息:一方面,制度要“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其中的“真正”与“硬”体现在制度执行、制度遵守中而不是文本上。另一方面,制度要成为“约束干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针对的是干部、党员而不是群众,这是制度建设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击中了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要害,为整治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吹响了号角。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成为过街老鼠。实际上,不只是党员、干部有官僚主义作风,制度也有,即制度奉行“官本位”而不是“民本位”,重官员轻民众、重管理民众轻服务人民、重官员权力赋予而轻官员责任配置、重官员权威维护而轻官员义务履行、重官员选拔任用而轻官员监督制约,等等。如前段时间一些政府部门以防暑为名施行弹性工时制,“晚上班、早下班”,将工作时间减至五六个小时,媒体质疑工作时间“缩短”,公共服务质量是否“缩水”?拷问“高温之下,谁更应该被关怀?”有的媒体更是直言“晚上班、早下班”的弹性工时制“是方便了公务员却不便于百姓”。


  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危害严重,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单个党员、干部的影响面远不及制度,而且,制度本身使得官僚主义作风正当化甚至一度隐秘化,固化了不正之风。因此,既要反对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也要果断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


  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尽快开展,不要拖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制度建设的重视。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制度也“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好的制度、好的作风抓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避免用满身官僚主义歪风的制度反对官僚主义,否则将事倍功半。


  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直接目的在于让制度摒弃“官本位”而取“官本分”,最终目的在于让制度更加便民、利民、惠民,形成“制度为民”新风。形象地说,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侧重“破”,是吃西药、动外科手术,去除负能量;“制度为民”则是侧重“立”,增加正能量。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要把习总书记这两个要求统一起来,立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与大力践行“制度为民”理念,开创“制度为民”新局。


  大力践行“制度为民”理念,要让人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制度,反对制度“神秘主义”,克服一些制度用语艰深晦涩、让人民群众不知所云、只好敬而远之的现象;要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防止与纠正官员利用制度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要着力加强民生领域的简易程序制度建设,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共享改革果实,克服民生程序繁琐、成本高昂、浪费巨大、民怨普遍现象;还要加大开门建章立制力度,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保障群众对建章立制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评价权,避免与纠正制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


    (作者系法学博士,中共湘西州委党校副校长)

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
来源:    时间:2014年08月07日

    摘要: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危害严重,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单个党员、干部的影响面远不及制度,而且,制度本身使得官僚主义作风正当化甚至一度隐秘化,固化了不正之风。


  近日,习总书记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公布,其中包括:“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段话的落脚点是“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其中至少包含两方面的丰富信息:一方面,制度要“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其中的“真正”与“硬”体现在制度执行、制度遵守中而不是文本上。另一方面,制度要成为“约束干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针对的是干部、党员而不是群众,这是制度建设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击中了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要害,为整治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吹响了号角。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成为过街老鼠。实际上,不只是党员、干部有官僚主义作风,制度也有,即制度奉行“官本位”而不是“民本位”,重官员轻民众、重管理民众轻服务人民、重官员权力赋予而轻官员责任配置、重官员权威维护而轻官员义务履行、重官员选拔任用而轻官员监督制约,等等。如前段时间一些政府部门以防暑为名施行弹性工时制,“晚上班、早下班”,将工作时间减至五六个小时,媒体质疑工作时间“缩短”,公共服务质量是否“缩水”?拷问“高温之下,谁更应该被关怀?”有的媒体更是直言“晚上班、早下班”的弹性工时制“是方便了公务员却不便于百姓”。


  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危害严重,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单个党员、干部的影响面远不及制度,而且,制度本身使得官僚主义作风正当化甚至一度隐秘化,固化了不正之风。因此,既要反对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也要果断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


  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尽快开展,不要拖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制度建设的重视。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制度也“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好的制度、好的作风抓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避免用满身官僚主义歪风的制度反对官僚主义,否则将事倍功半。


  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直接目的在于让制度摒弃“官本位”而取“官本分”,最终目的在于让制度更加便民、利民、惠民,形成“制度为民”新风。形象地说,向制度的官僚主义作风说不侧重“破”,是吃西药、动外科手术,去除负能量;“制度为民”则是侧重“立”,增加正能量。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要把习总书记这两个要求统一起来,立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与大力践行“制度为民”理念,开创“制度为民”新局。


  大力践行“制度为民”理念,要让人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制度,反对制度“神秘主义”,克服一些制度用语艰深晦涩、让人民群众不知所云、只好敬而远之的现象;要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防止与纠正官员利用制度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要着力加强民生领域的简易程序制度建设,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共享改革果实,克服民生程序繁琐、成本高昂、浪费巨大、民怨普遍现象;还要加大开门建章立制力度,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保障群众对建章立制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评价权,避免与纠正制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


    (作者系法学博士,中共湘西州委党校副校长)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