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与反腐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2月04日   

改革与反腐被誉为新一届领导集体新政的“一体两翼”。作为反腐一线的纪检干部,不能孤立地看待反腐斗争,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性认识改革与反腐的关系,用切实的工作成效助推改革的不断深化。

首先,反腐是改革的重要一环。

从党中十八大以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给中央及人民群众交出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单。可以看出,十八大之后反腐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领域之宽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周永康、苏荣、徐才厚、令计划等官员被查,更加说明了当今形势下反腐败没有选择、没有例外。仅2014年全国查处党政干部达8.4万人。这些与改革有什么关系?关系非常大,简而言之,“反腐败是为改革清除障碍”,为改革铺路。反腐败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一环,改革不能停,反腐当然也不会停,改革有多难,反腐必然有多坚决。

十八大之后的改革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指向的是整个政治结构重整,因为一个被腐败侵蚀的政治结构已无法承担新的历史重任。因此接下来的反腐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会疾进。(政治生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腐败进入高发期,渗透于各行各业,角角落落,权利与市场的媾和,形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利益格局,甚至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利益集团,而面对这些强大的利益集团,权贵集团这堵墙,谈改革,空谈,推不倒这堵墙,改革仍就一句空话。从下边这些数字看一下,就不难理解,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央企实现利润1.3万亿元,而仅石油系统查处的腐败案件涉案资金达1020亿元,几乎占到2013央企利润的10%。可怕,所以说,“当公共权力无限度干预和破坏市场规则的时候,腐败必然产生和蔓延,”“改革中突出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二,看看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是任何社会制度或国家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古代就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说,就是改正和去掉不合时宜的制度、法律、法令、规定等,这是社会进步、文明的需要。例如,税收制度、分配制度、养老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因为政治结构的不合理,官员的腐败,造成了社会严重的不公平,制度约束乏力,使官员(特权)肆意践踏公平、公正,贫富差距拉大,老百姓看不起病、打不起官司、打不赢官司,更有甚者,官商勾结,官黑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无视法律,操纵一方或某一领域,控制政治,经济,人事大权,垄断行业经营,甚至草菅人命。

并且出现了“政策不出中南海”的怪象,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到了基层基本变味(形式主义,欺上瞒下),何谈政令畅通?因此,面对这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必须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改革!改革就是要使制度更优化,法制更健全,社会更公平、民众得到的实惠更多。其中势必要伤害到这些利益团体的利益,而这群人正是改革的绊脚石,强大阻力,将这些利益藩篱打不破,何谈改革,即使改革了,改革措施也是一纸空文,难以执行下去。因此这批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少部分人掌握了社会大部分财富。”而他们的财富又有多少是合法来源,值得查一查,问一问。谁来查,谁来问,这就责无旁贷地落到各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身上,所以,我们说,纪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三,我们在改革与反腐中充当什么角色?

总而言之,我们是反腐主力军,改革的助推者。

我们就是改革道路上的“清道夫”,拿手术刀切掉腐败毒瘤的大夫。清除党内的一切腐败分子,助推改革顺利实施。

目前的反腐败工作是在治标,而治标又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就是查处,也就是纪检检察干部面对一切违纪违法人员角斗过程,严峻的形式、艰苦的任务和重大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政治方面,必须向中央看齐,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无畏无惧,对党和人民忠诚,业务上要勤学善思,理论联系实际,练就一身硬功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驾驭复杂问题的控制力,否则就会被腐败分子俘虏,被腐败侵蚀,那样只会失信于民。

在严查重处腐败分子的同时,要善于寻找制度的漏洞和空缺,要把治标与治本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领导干部的不想腐、不愿腐、不敢腐的愿望。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开始有序的实施,各项改革多点开花,随着改革的深化,加大简政放权,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会更深入,要重塑新的政商关系。正如王岐山同志在5月25题全国政协会上讲的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正同改革永无止境一样,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希望大家,认清形势,认真思考,积极履职,干好本职工作,无愧于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是改革的受益者,同时,纪检干部又是反腐的主力军。

从严反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腐败是为了减少非正常行政干预市场规律,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改革就是要重新调整利益关系,一些利益集团必然会阻挠改革,所以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破这些非法的利益固化藩篱,强力反腐是顺利推进改革的一把利剑,要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必然用好反腐这把利剑。

浅谈改革与反腐
来源:    时间:2015年02月04日

改革与反腐被誉为新一届领导集体新政的“一体两翼”。作为反腐一线的纪检干部,不能孤立地看待反腐斗争,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性认识改革与反腐的关系,用切实的工作成效助推改革的不断深化。

首先,反腐是改革的重要一环。

从党中十八大以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给中央及人民群众交出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单。可以看出,十八大之后反腐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领域之宽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周永康、苏荣、徐才厚、令计划等官员被查,更加说明了当今形势下反腐败没有选择、没有例外。仅2014年全国查处党政干部达8.4万人。这些与改革有什么关系?关系非常大,简而言之,“反腐败是为改革清除障碍”,为改革铺路。反腐败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一环,改革不能停,反腐当然也不会停,改革有多难,反腐必然有多坚决。

十八大之后的改革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指向的是整个政治结构重整,因为一个被腐败侵蚀的政治结构已无法承担新的历史重任。因此接下来的反腐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会疾进。(政治生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腐败进入高发期,渗透于各行各业,角角落落,权利与市场的媾和,形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利益格局,甚至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利益集团,而面对这些强大的利益集团,权贵集团这堵墙,谈改革,空谈,推不倒这堵墙,改革仍就一句空话。从下边这些数字看一下,就不难理解,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央企实现利润1.3万亿元,而仅石油系统查处的腐败案件涉案资金达1020亿元,几乎占到2013央企利润的10%。可怕,所以说,“当公共权力无限度干预和破坏市场规则的时候,腐败必然产生和蔓延,”“改革中突出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二,看看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是任何社会制度或国家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古代就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说,就是改正和去掉不合时宜的制度、法律、法令、规定等,这是社会进步、文明的需要。例如,税收制度、分配制度、养老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因为政治结构的不合理,官员的腐败,造成了社会严重的不公平,制度约束乏力,使官员(特权)肆意践踏公平、公正,贫富差距拉大,老百姓看不起病、打不起官司、打不赢官司,更有甚者,官商勾结,官黑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无视法律,操纵一方或某一领域,控制政治,经济,人事大权,垄断行业经营,甚至草菅人命。

并且出现了“政策不出中南海”的怪象,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到了基层基本变味(形式主义,欺上瞒下),何谈政令畅通?因此,面对这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必须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改革!改革就是要使制度更优化,法制更健全,社会更公平、民众得到的实惠更多。其中势必要伤害到这些利益团体的利益,而这群人正是改革的绊脚石,强大阻力,将这些利益藩篱打不破,何谈改革,即使改革了,改革措施也是一纸空文,难以执行下去。因此这批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少部分人掌握了社会大部分财富。”而他们的财富又有多少是合法来源,值得查一查,问一问。谁来查,谁来问,这就责无旁贷地落到各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身上,所以,我们说,纪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三,我们在改革与反腐中充当什么角色?

总而言之,我们是反腐主力军,改革的助推者。

我们就是改革道路上的“清道夫”,拿手术刀切掉腐败毒瘤的大夫。清除党内的一切腐败分子,助推改革顺利实施。

目前的反腐败工作是在治标,而治标又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就是查处,也就是纪检检察干部面对一切违纪违法人员角斗过程,严峻的形式、艰苦的任务和重大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政治方面,必须向中央看齐,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无畏无惧,对党和人民忠诚,业务上要勤学善思,理论联系实际,练就一身硬功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驾驭复杂问题的控制力,否则就会被腐败分子俘虏,被腐败侵蚀,那样只会失信于民。

在严查重处腐败分子的同时,要善于寻找制度的漏洞和空缺,要把治标与治本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领导干部的不想腐、不愿腐、不敢腐的愿望。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开始有序的实施,各项改革多点开花,随着改革的深化,加大简政放权,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会更深入,要重塑新的政商关系。正如王岐山同志在5月25题全国政协会上讲的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正同改革永无止境一样,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希望大家,认清形势,认真思考,积极履职,干好本职工作,无愧于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是改革的受益者,同时,纪检干部又是反腐的主力军。

从严反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腐败是为了减少非正常行政干预市场规律,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改革就是要重新调整利益关系,一些利益集团必然会阻挠改革,所以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破这些非法的利益固化藩篱,强力反腐是顺利推进改革的一把利剑,要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必然用好反腐这把利剑。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