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崾崄乡:“好课堂”锤炼党员意志,“好家风”促进党性修养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30日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风家教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借‘以案促改’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有关家风家教的部分论述”。乡纪委书记以廉政文化进家庭、进单位为目标,以《父亲教会了习近平什么?》一文在崾崄村开始了一节发人深省的党课。

《父亲教会了习近平什么?》一文主要讲述了父亲习仲勋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给习近平总书记勤政务实:需立“勤政务实”之志,要端正态度,以一抓到底的精神实干,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不论工作大小,力求每一步都做到位;勤俭质朴:需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美德,以奢靡主义、享乐主义为耻辱;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是指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对人民群众要有为民情怀,有了为民情怀,我们就不会对群众的切身利益等闲视之,就不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漠然处之。重视家风:家风连着党性党风。既关系到党员干部本人的品行和形象,也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得好,就是讲党性、讲政治的重要体现。

“通过这次讲党课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习总书记在家庭的影响下是怎样做到心里有民、实际为民,我们基层的党员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勤俭、务实,我也明白了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党员张晓颖说道。

党课最后,纪委书记王乐强调:

首先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风是作风的孵化池。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

其次家风建设已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领导干部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要求各党员干部家属坚决根除特权思想,当好“贤内助”,以德治家。

最后党员干部需做到工作有作为,“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把群众关切的点滴小事当做最大的事去办,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沉下身子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和群众唠家常、说心里话,把群众当亲人,在细微之处彰显为民情怀。

黄龙县崾崄乡:“好课堂”锤炼党员意志,“好家风”促进党性修养
来源:    时间:2020年06月30日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风家教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借‘以案促改’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有关家风家教的部分论述”。乡纪委书记以廉政文化进家庭、进单位为目标,以《父亲教会了习近平什么?》一文在崾崄村开始了一节发人深省的党课。

《父亲教会了习近平什么?》一文主要讲述了父亲习仲勋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给习近平总书记勤政务实:需立“勤政务实”之志,要端正态度,以一抓到底的精神实干,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不论工作大小,力求每一步都做到位;勤俭质朴:需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美德,以奢靡主义、享乐主义为耻辱;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是指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对人民群众要有为民情怀,有了为民情怀,我们就不会对群众的切身利益等闲视之,就不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漠然处之。重视家风:家风连着党性党风。既关系到党员干部本人的品行和形象,也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得好,就是讲党性、讲政治的重要体现。

“通过这次讲党课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习总书记在家庭的影响下是怎样做到心里有民、实际为民,我们基层的党员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勤俭、务实,我也明白了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党员张晓颖说道。

党课最后,纪委书记王乐强调:

首先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风是作风的孵化池。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

其次家风建设已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领导干部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要求各党员干部家属坚决根除特权思想,当好“贤内助”,以德治家。

最后党员干部需做到工作有作为,“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把群众关切的点滴小事当做最大的事去办,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沉下身子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和群众唠家常、说心里话,把群众当亲人,在细微之处彰显为民情怀。

陕ICP备090084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