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27日   

加强以规范审计权利行使为核心的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有效预防和严肃惩治腐败,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和维护审计机关良好形象的坚强保障。作为新时期预防腐败的新探索、新途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和实践创新,对于促进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机关廉政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审计机关廉政风险是指审计机关公务人员凭借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出现谋求私利等腐败行为的可能性。

审计机关廉政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三个特点。客观性是指,任何掌握权力的个人,都有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该风险是可以用风险点来客观描述,风险点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在行政和廉政工作中应着重加强管理防范的切入点;损失性是指只要发生腐败,必定会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但这种损失是可以通过防控措施降低廉政风险的程度来加以防范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权力行使过程中,腐败行为有不固定出现的特点,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中,所以廉政风险不是已经发生的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潜在风险。

二、审计机关廉政风险主要类型、程度及表现形式

(一)廉政风险的主要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风险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出现的时间先后,风险可分为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根据风险的发展演化特性,风险可分为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等等。结合审计机关预防腐败的工作实际和导致廉政风险的发生原因,审计机关廉政风险主要可以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等三种类型。

(二)廉政风险的程度

审计机关廉政风险的风险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意违反法规、制度和纪律被他人利用或给国家和他人利益造成损失;二是利用法规、制度、政策缺陷或空间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三是违反法规、制度和纪律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

(三)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根据廉政风险点排查结果分析,审计机关廉政风险表现形式根据工作岗位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位及领导干部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为营造良好、和谐的单位政治环境,对相关部门有关工作的“支持”而可能导致的监督弱化、态度软化、原则淡化、处理缩减化现象;二是为照顾亲朋关系、上级领导关系、解决本人及单位职工工作生活问题而可能出现的对审计查处问题干预说情、利益交换、相互补偿现象。

2、审计业务科室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审计方案编制、实施、报告、处理、整改检查方面因照顾关系、权力寻租、利益诱惑而可能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

3、综合科室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干部推荐考察、计划编制、检查考核评比、信访举报查处、物资设备采购管理、财务经费报销、审理稽核等环节因人情、关系、利益等发生有章不循,寻私舞弊问题。

三、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

根据审计工作具有权利下沉、分散等运行特性和审计组组织形式临时性、审计执法独立性、人员管理自主性、工作场所地域性、易受干扰的客观性等特点以及权利寻租空间、方式等因素分析,可以得出:

(一)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

重点管理对象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部门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关键岗位为审计组长及主审岗位、财务主管及报账员岗位、人事管理及行政监察岗位。

(二)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事项及环节

审计事项的计划、实施、报告、审定和整改检查环节以及投资决算审计核实工程量和材料设备定价环节;财务管理事项的支出授权、审核、审批环节;服务及物资采购事项的招标环节;干部任免事项的推荐考察和决定环节;行政监察事项的立案、调查和处理环节。

(三)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时期

审计进点前及实施过程;重要事项酝酿、决策过程;服务和物资采购招标前及实施过程;重要节假日前。

四、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原则

(一)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党组统一领导下,党组书记负总责,其他领导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负责,科室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分别对科室、审计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负责。纪检组监察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预防为主的原则

把个人的反省与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相结合,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排查、发现廉政风险点,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前移监督关口,实现有效预防控制。

(三)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完善和落实制度为途径,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有效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目的。

五、加强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对策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推进。审计机关应当在总结分析以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经验得失的基础上,从加强教育预防、制度控制、技术防范、动态管理等四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和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来增强审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实效。

(一)加强教育预防

一是把廉政教育和廉政风险意识教育相结合,把廉政教育和业务教育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坚持组织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职工集体学习、党支部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学习制度,坚持开展审前审中廉洁教育、重要时点廉政提醒教育、领导干部专题辅导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教育活动。

在实施中,党组抓好党组中心学习组、职工集体学习和全体干部的廉政教育,党支部抓好党员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党组成员及其他局处领导抓好主持、分管范围的学习和廉政教育工作,科室负责人和审计组长抓好科室和审计组的学习和廉政教育活动。

(二) 强化制度控制

一是按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把业务管理、机关管理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业务管理、机关管理和行政监察制度。二是在制度建设中,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机制:推行各岗位人员定期对照岗位职责和法规制度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制度,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实行审计组集体办公、审计组成员责任制、审计责任终身追究制,坚持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三述”报告、专项督查检查等制度,建立组织监督机制;实行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理、审定职务分离,财务授权、经办、审核、审批职务分离,建立职务监督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坚持开展审计回访、信访受理、聘请行风监督员、发放意见反馈单和问卷调查工作等,建立群众及社会监督机制。三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规及机关管理相关法规的同时,不断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在实施中,领导干部抓好主持、分管范围内的法规制度执行,科室负责人、审计组组长抓好科室、审计组的法规制度执行,政秘科、法制科、监察室抓好制度的制定、修订完善和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投资处、经审局抓好专项业务制度建设。

(三)推行技术防范

一是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网络化办公,规范电子信息交流管理。二是逐步建立能够有效运行、便于监督、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的信息化网络运行系统。

在实施中,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领导干部和科室负责人抓好信息化建设任务的落实。

(四)强化预警和动态管理

一是制定出台制度前对制度进行廉政风险研判,并在制度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尽量减少制度缺陷;定期对制度进行廉政风险研判,根据风险程度提出防控措施或修改完善制度。二是完善岗位职责,分类建立职权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据此排查廉政风险,分类建立廉政风险目录,定期更新廉政风险目录并完善防控措施。三是逐步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处置、反馈机制,对预警信息进行整理、甄别、评估,对可能引发违纪违规行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风险预警,综合运用风险提示、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在实施中,监察室负责廉政风险研判,相关科室配合。政秘科、法制科、监察室负责岗位职责、权力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风险防控目录、防控措施的编制和制定。各级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人按照职责权限处置预警并向上一级责任人或者党组报送廉政风险信息、廉政风险预警处置情况和对无权处置的廉政风险的处置建议。

审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预防审计机关腐败问题发生的一个全方位、动态运行的系统工程,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推行几年来虽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加强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    时间:2016年09月27日

加强以规范审计权利行使为核心的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有效预防和严肃惩治腐败,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和维护审计机关良好形象的坚强保障。作为新时期预防腐败的新探索、新途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和实践创新,对于促进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机关廉政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审计机关廉政风险是指审计机关公务人员凭借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出现谋求私利等腐败行为的可能性。

审计机关廉政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三个特点。客观性是指,任何掌握权力的个人,都有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该风险是可以用风险点来客观描述,风险点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在行政和廉政工作中应着重加强管理防范的切入点;损失性是指只要发生腐败,必定会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但这种损失是可以通过防控措施降低廉政风险的程度来加以防范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权力行使过程中,腐败行为有不固定出现的特点,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中,所以廉政风险不是已经发生的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潜在风险。

二、审计机关廉政风险主要类型、程度及表现形式

(一)廉政风险的主要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风险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出现的时间先后,风险可分为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根据风险的发展演化特性,风险可分为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等等。结合审计机关预防腐败的工作实际和导致廉政风险的发生原因,审计机关廉政风险主要可以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等三种类型。

(二)廉政风险的程度

审计机关廉政风险的风险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意违反法规、制度和纪律被他人利用或给国家和他人利益造成损失;二是利用法规、制度、政策缺陷或空间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三是违反法规、制度和纪律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

(三)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根据廉政风险点排查结果分析,审计机关廉政风险表现形式根据工作岗位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位及领导干部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为营造良好、和谐的单位政治环境,对相关部门有关工作的“支持”而可能导致的监督弱化、态度软化、原则淡化、处理缩减化现象;二是为照顾亲朋关系、上级领导关系、解决本人及单位职工工作生活问题而可能出现的对审计查处问题干预说情、利益交换、相互补偿现象。

2、审计业务科室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审计方案编制、实施、报告、处理、整改检查方面因照顾关系、权力寻租、利益诱惑而可能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

3、综合科室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干部推荐考察、计划编制、检查考核评比、信访举报查处、物资设备采购管理、财务经费报销、审理稽核等环节因人情、关系、利益等发生有章不循,寻私舞弊问题。

三、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

根据审计工作具有权利下沉、分散等运行特性和审计组组织形式临时性、审计执法独立性、人员管理自主性、工作场所地域性、易受干扰的客观性等特点以及权利寻租空间、方式等因素分析,可以得出:

(一)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

重点管理对象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部门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关键岗位为审计组长及主审岗位、财务主管及报账员岗位、人事管理及行政监察岗位。

(二)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事项及环节

审计事项的计划、实施、报告、审定和整改检查环节以及投资决算审计核实工程量和材料设备定价环节;财务管理事项的支出授权、审核、审批环节;服务及物资采购事项的招标环节;干部任免事项的推荐考察和决定环节;行政监察事项的立案、调查和处理环节。

(三)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点时期

审计进点前及实施过程;重要事项酝酿、决策过程;服务和物资采购招标前及实施过程;重要节假日前。

四、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原则

(一)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党组统一领导下,党组书记负总责,其他领导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负责,科室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分别对科室、审计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负责。纪检组监察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预防为主的原则

把个人的反省与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相结合,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排查、发现廉政风险点,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前移监督关口,实现有效预防控制。

(三)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完善和落实制度为途径,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有效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目的。

五、加强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对策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推进。审计机关应当在总结分析以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经验得失的基础上,从加强教育预防、制度控制、技术防范、动态管理等四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和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来增强审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实效。

(一)加强教育预防

一是把廉政教育和廉政风险意识教育相结合,把廉政教育和业务教育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坚持组织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职工集体学习、党支部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学习制度,坚持开展审前审中廉洁教育、重要时点廉政提醒教育、领导干部专题辅导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教育活动。

在实施中,党组抓好党组中心学习组、职工集体学习和全体干部的廉政教育,党支部抓好党员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党组成员及其他局处领导抓好主持、分管范围的学习和廉政教育工作,科室负责人和审计组长抓好科室和审计组的学习和廉政教育活动。

(二) 强化制度控制

一是按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把业务管理、机关管理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业务管理、机关管理和行政监察制度。二是在制度建设中,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机制:推行各岗位人员定期对照岗位职责和法规制度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制度,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实行审计组集体办公、审计组成员责任制、审计责任终身追究制,坚持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三述”报告、专项督查检查等制度,建立组织监督机制;实行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理、审定职务分离,财务授权、经办、审核、审批职务分离,建立职务监督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坚持开展审计回访、信访受理、聘请行风监督员、发放意见反馈单和问卷调查工作等,建立群众及社会监督机制。三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规及机关管理相关法规的同时,不断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在实施中,领导干部抓好主持、分管范围内的法规制度执行,科室负责人、审计组组长抓好科室、审计组的法规制度执行,政秘科、法制科、监察室抓好制度的制定、修订完善和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投资处、经审局抓好专项业务制度建设。

(三)推行技术防范

一是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网络化办公,规范电子信息交流管理。二是逐步建立能够有效运行、便于监督、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的信息化网络运行系统。

在实施中,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领导干部和科室负责人抓好信息化建设任务的落实。

(四)强化预警和动态管理

一是制定出台制度前对制度进行廉政风险研判,并在制度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尽量减少制度缺陷;定期对制度进行廉政风险研判,根据风险程度提出防控措施或修改完善制度。二是完善岗位职责,分类建立职权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据此排查廉政风险,分类建立廉政风险目录,定期更新廉政风险目录并完善防控措施。三是逐步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处置、反馈机制,对预警信息进行整理、甄别、评估,对可能引发违纪违规行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风险预警,综合运用风险提示、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在实施中,监察室负责廉政风险研判,相关科室配合。政秘科、法制科、监察室负责岗位职责、权力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风险防控目录、防控措施的编制和制定。各级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人按照职责权限处置预警并向上一级责任人或者党组报送廉政风险信息、廉政风险预警处置情况和对无权处置的廉政风险的处置建议。

审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预防审计机关腐败问题发生的一个全方位、动态运行的系统工程,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推行几年来虽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陕ICP备09008499号